西贝降价自救,一夜翻身了


国庆假期首日,西贝部分门店因“全线降价20%-40%+无门槛代金券”的组合拳,上座率逼近九成,外卖打包订单量显著增加 。

从具体降价幅度来看,羊肉串从9元降至7元,大盘鸡从79元降到69元,罗永浩联名套餐更是直降65元,价签上的数字变动确实吸引了一批消费者到店。

然而,收银台的消费数据却暴露了隐忧:有门店出现消费者仅花5元购买单品、领取无门槛代金券后便离店的情况。

▲图源:小红书

当“如何薅西贝羊毛”的讨论热度远超菜品本身,这场看似热闹的降价自救,更像是一场依靠优惠券短暂撑起的虚假繁荣。

客流的表面回暖,并未真正解决消费者对品牌的核心疑虑,反而凸显出“低价吸引”与“有效转化”之间的断层。

谁也没想到,西贝的降价会以“公关翻车连续剧”为序幕。

9月下旬,一篇《7岁毛毛差点再也吃不到西贝》的温情长文试图稀释争议,却因“道德绑架式叙事”引发众怒,三天后连夜下架反而坐实了舆论危机。

紧接着推出的“请您吃饭”活动,看似送百元券,实则设置“当餐不可用”“隐性最低消费”等门槛,被网友戳穿是“按摩卡式套路营销”。

直到国庆前夜的全线降价落地,才让部分门店重现烟火气。这恰印证了餐饮行业的朴素真理:当消费者质疑“43元的炒鸡蛋值不值”时,再动人的品牌故事,也抵不过10元的真实让利。

不过,降价能救客流,却解不了品牌定位的死结。

作为曾以“中高端西北菜”立市的品牌,西贝多年来主打“手工现做”标签,创始人却频频放言要做“中国版麦当劳”,而标准化的中央厨房与“现做”人设早已暗藏矛盾。

如今的降价更让这种割裂暴露无遗。

▲图源:小红书

当追求品质的老顾客因“高端感褪色”离去,被低价吸引的羊毛党吃完就走,西贝正滑向“高不成低不就”的尴尬地带。

其实,餐饮行业从不缺降价案例,但能真正重生的,都靠“信任重建”而非“价格战”。

海底捞曾因“筷子消毒门”受挫,靠24小时公开消毒流程挽回人心。对西贝而言,比降价更重要的,是补上“透明化”这堂必修课。

消费者的诉求其实很简单:菜单上明明白白标注“中央厨房预制”与“门店现炒”的区别;公开成本结构;把“现串羊肉串”的操作从店员口头告知,变成明档厨房的可视化场景。

虽然优惠券能带来短期客流,但只有品质、服务、透明度的真实改变,才能转化成长期顾客。餐饮的核心竞争力,永远是“吃得放心、花得明白”。

国庆假期的客流回暖,像是给西贝的“缓冲期”。当代金券的补贴退潮,当羊毛党的新鲜感褪去,真正能留住顾客的,还是那碗莜面最本真的味道,和品牌最实在的诚意。

西贝的自救之路,不该是在“降价引流”与“高端叙事”间反复横跳,而应回归初心:把营销的调味料收一收,把透明化的功课补起来。

毕竟,5元的黄馍馍能换走百元券,却换不回失去的信任;但一份明明白白的菜单,一句实实在在的解释,或许能让消费者重新坐下,认真尝一口久违的西北风味。

信任这道菜,从来急不得,却最值得用心做。

参考消息:

极目新闻:《实探“调改”中的西贝:门店全线降价,5元买个黄馍馍就换走百元券》



Source link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程序员中文网 » 西贝降价自救,一夜翻身了
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
程序员中文网:公益在线网站,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!
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
推荐文章
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
推荐文章
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
推荐文章
发现有趣的